如今,很多夫妻在婚后都会实行AA消费原则。结婚前,夫妻双方拥有各自的财产。那么结婚后,这些财产会成为夫妻共同财产,由夫妻共同享有吗?接下来,跟随寻法网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婚姻法中婚前财产的定义。

一、婚姻法婚前财产的界定

1.新《婚姻法》规定,夫妻一方婚前取得的财产归其本人所有,除非书面同意,不得转为夫妻共同财产。

2、新婚姻法司法解释对房产问题进一步解释:

(一)婚前一方租赁、婚后以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且房屋所有权证登记在一方名下的,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二)双方就夫妻共同财产中的房屋价值和归属无法达成一致的,人民法院按照下列情况分别处理:双方均主张该房屋所有权的房屋并同意竞买取得的,应当准许;一方主张房屋所有权的,评估机构应当按照市场价格对房屋进行评估,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方应当向另一方给予相应补偿;如果双方均未主张房屋所有权,则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房屋进行拍卖,所得收益进行分割。

二、婚前财产应公证

新婚姻法规定,结婚前,男女双方应当依法到公证机构对各自的财产、债务范围、权利归属问题进行公证。经过公证的财产协议将直接受到法律的认可。

三、离婚婚前财产怎么分割

1、夫妻双方书面或者口头约定财产归谁所有,且双方无争议的,按照协议办理离婚。然而,规避法律的协议是无效的。

2、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时应当遵循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原则。

3、婚姻存续期间,婚姻存续10年以上的,复员、转业军人所得的复员费、过渡费,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分配。退伍军人从部队带回来的医疗补贴、生产补贴应该归自己所有。

4、婚后取得的财产,由夫妻分居两地分别管理、使用的,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财产时,各方管理、使用的财产归各方所有。双方财产分割差异较大的,由财产较多的一方向财产相同的另一方补偿差额。

5、已登记结婚但尚未同居的,一方或双方接受的彩礼、彩礼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并应考虑财产的来源和数额合理划分处理事情的时候。各方购买、使用的财产原则上归各方所有。

综上所述,夫妻一方婚前取得的财产归其本人所有,除非有书面约定,否则不得转为夫妻共同财产。从这个角度来看,夫妻之间的财产并不总是双方共有的。每个人都有独立处置自己财产的权利。如果您还有其他想了解的问题,请登录查找法律免费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