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舞蹈情感(青玉案元夕曲式分析)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青玉案元夕舞蹈情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青玉案元夕舞蹈情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青玉案元夕作品是怎么塑造那人的形象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的上半阕主要写上元节的夜晚,满城灯火,众人狂欢的景象。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
“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得朦胧,模糊,不清晰。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慕然回首的时候,发现伊人正在灯火寥落的地方,殷殷之情,一切的期待尽在不言中。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衬托出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美人形象,这正是辛弃疾所追慕的对象,是自己不肯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理想人格的化身。
这种美好是一种可遇不可求,可以理解是爱情诗;男子对美好女子的向往;也可理解成是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结合辛弃疾生平,还可以理解是自喻明志诗;更可以理解成一种人生感悟诗。
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辛弃疾自己的一种写照。正如梁启超所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写“那人”正是写自己。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那人”是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词中并未直接描写那人的形象,通过联想,那人的形象却浮现在我们面前。
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或二年(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关于青玉案元夕舞蹈情感和青玉案元夕曲式分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青玉案元夕舞蹈情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青玉案元夕曲式分析、青玉案元夕舞蹈情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