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清明古诗情感,清明,黄庭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庭坚清明古诗情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黄庭坚清明古诗情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黄庭坚的《清明》的体裁?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杜牧的诗--七言绝句
黄庭坚---七言律诗
主旨也是不一样的
杜诗写“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的低落,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黄庭坚的诗中,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
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
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
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
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宁可隐居山中。
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
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
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黄庭坚清明古诗情感和清明,黄庭坚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黄庭坚清明古诗情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清明,黄庭坚、黄庭坚清明古诗情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